#### 配置gzip gzip on; gzip_min_length 1k; gzip_buffers 4 16k; gzip_comp_level 2; gzip_types text/plain application/x-javascript text/css application/xml text/javascript application/x-httpd-php image/jpeg image/gif image/png; gzip_vary off; gzip_disable "MSIE [1-6]\."; ####配置说明 > 第1行:开启Gzip 第2行:不压缩临界值,大于1K的才压缩,一般不用改 第3行:buffer,就是,嗯,算了不解释了,不用改 第4行:用了反向代理的话,末端通信是HTTP/1.0,有需求的应该也不用看我这科普文了;有这句的话注释了就行了,默认是HTTP/1.1 第5行:压缩级别,1-10,数字越大压缩的越好,时间也越长,看心情随便改吧 第6行:进行压缩的文件类型,缺啥补啥就行了,JavaScript有两种写法,最好都写上吧,总有人抱怨js文件没有压缩,其实多写一种格式就行了 第7行:跟Squid等缓存服务有关,on的话会在Header里增加"Vary: Accept-Encoding" 第8行:IE6对Gzip不怎么友好,不给它Gzip了 ####限速  ####说明 > set $limit_rate 1k; 表示限速1k autoindex on; 表示开启目录浏览功能 #### nginx允许跨域访问 > location / { 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*; 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 'GET, POST, OPTIONS'; add_header 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'DNT,X-Mx-ReqToken,Keep-Alive,User-Agent,X-Requested-With,If-Modified-Since,Cache-Control,Content-Type,Authorization'; if ($request_method = 'OPTIONS') { return 204; } } ####配置说明 第一行*表示允许所有域名,也可以写一个域名 第二行 表示请求方法 第三行是请求头应该有的字段 第四行因为浏览器判断是否允许跨域时会先往后端发一个 options 请求,然后根据返回的结果判断是否允许跨域请求,所以这里单独判断这个请求,然后直接返回;